然而,作为一部昆剧作品,有美,有剧场观,有当代感,是完全不够的。表演艺术,才是真正支撑起这门传统艺术的全部基石。

尤其是对于《牡丹亭》这样的剧种代名词而言,几百年来有太多的版本,几乎所有的昆曲演员都演过这个戏,对于昆曲闺门旦和小生演员来说,这更是检验他们昆曲表演水平乃至决定江湖地位的试金石。

因此,在各种版本的《牡丹亭》里,历代昆曲演员都致力于把表演艺术能够打磨到更好,但有时,这种循环复刻的艺术传承,也会因为太过熟稔,而变得缺少新的意趣。而在当下,更普遍的情况是,对于《牡丹亭》这样的传统剧目演出,因为太重视艺术技艺,“人物塑造”这样的戏剧命题,往往会被轻视甚至忽略。

在这一版《牡丹亭》里,杜丽娘和柳梦梅不再只是闺门旦和小生的某种形象代言,他们在昆曲的表演行当之外,有了更完整的人物性格和变化。不是说别的版本没有,但在这个版本里,因为剧本和导演的新构思昆曲《牡丹亭》,因为演员一人演完全场,并在传统戏之外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创作,这种一以贯之的人物塑造和层次丰富的表达,便显得更为突出。

也因此,这是一个可以称为“作品”的《牡丹亭》,而不是一次简单的新版《牡丹亭》演出。

导演马俊丰是个80后,他导演过很多作品,其中更多是受到年轻观众喜欢的话剧。对于一个戏剧作品的整体质感和人物把握,以及如何建立和观众的情感交流昆曲《牡丹亭》,也许是他更为关心的命题。据说,在排练场上,他不断启发演员,要思考柳梦梅和杜丽娘在彼时彼刻的情感关系和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放大了昆曲表演极端细腻的优长。

昆剧名曲牡丹亭惊梦视频_昆曲《牡丹亭》_昆剧牡丹亭游园

但作品观念最后的完成,必须依赖于演员。对于昆曲而言,要实现传统和当代兼顾的舞台面貌,表演者必须要有极为扎实的传统功底,以及极其跟得上时代的舞台观念。缺一不可。

幸运的是,张军和单雯,都是这样的演员。

两人都是当下昆曲界的领军人物,演了太多太多的《牡丹亭》,于他们而言,这个戏和这两个角色,实在是太熟悉,可以说伴随着整个艺术生命。在昆剧唱做表演的传统功底上,他们都可以说是这一代演员的最好水平。

但这一次,这两个已经在艺术上相当成熟的昆剧中生代艺术家,竟是第一次在舞台上合作。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美好“重逢”。“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对手戏,太需要棋逢对手,才能碰撞出光彩。而张军和单雯,正是实力相当的一对CP。他们在舞台上被互相激发,展现出自己最好的舞台状态,焕发出新的表演质感。

昆剧名曲牡丹亭惊梦视频_昆曲《牡丹亭》_昆剧牡丹亭游园

单雯一直都是美的。凭借《牡丹亭》摘得中国戏曲最高荣誉梅花奖榜首,她师承自张继青的杜丽娘一直是被认为美到极致。但在这一版中,她让杜丽娘在“美”之外多了一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精神力量。并且在不同的场次中,这种精神情感有了更丰富的层次。这是演杜丽娘最难把握和呈现的,需要演员发自个人的内心力量,以及一种对表演的真正领悟。

昆曲《牡丹亭》_昆剧名曲牡丹亭惊梦视频_昆剧牡丹亭游园

而张军对柳梦梅更可以说烂熟于胸,演出版本历经无数,可能还是迄今唯一一个曾经演过全本55出《牡丹亭》的小生演员。但这么多年,观众其实鲜有机会看到他演出这么多戏份折子的《牡丹亭》,戏长三个小时几乎没怎么下场。因为这个版本的“完整性”,人们看到了一个少年的、含蓄的、深情的柳梦梅。而不仅仅是常演“惊梦”里那个纸片一般单薄的古代书生。在《冥誓》这样的段落,柳梦梅的至情力量比杜丽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张军这么多年的舞台角色积累,也是他作为一个观念开放演员所具有的人物塑造能力。

当然,还有一点比较关键,在舞台上,这真的是一对才子佳人,很美,很对。赏心悦目,看戏曲很重要的一件事,是不是。

最后还是想说,《牡丹亭》的家底实在太丰厚了。这一版《重逢牡丹亭》,虽然跳脱了传统演出版本的束缚,但却尊重着传统表演的规范,一词一曲、一招一式皆有出处,每一分钟的表演,都显得美不胜收。没有扔掉600年的家底,而是用当代剧场艺术对传统艺术进行放大、聚焦昆曲《牡丹亭》,照亮。如同把一个古董文物放进博物馆最好看的展厅,用最当代的观念布展,用最高级的灯光映照,对懂和不懂的观众,都是吸引。

《重逢牡丹亭》是一次古典和当代的双向奔赴,也是一个传统艺术如何焕新的思考范本。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